日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新闻1+1》邀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红旗,共同关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七下八上马上就到 防范地质灾害首先要做好什么?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从往年规律来看,七下八上雨量大,灾害多发,也是地灾防治任务最重的时候。根据风险等级排个序,哪个地方风险高了,就需要采取紧急的避险转移措施。
当然,还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旱涝急转、极端天气变化需格外关注地质灾害防范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从地质灾害影响因素来看,最担心的是极端的天气变化,无论是旱涝的极端,还是雨量特别的异常,这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为旱涝的急转,岩体会对水更加敏感,所以尤其是前期干旱,后期可能出现极端降雨的时候要特别引起注意。自然资源部或者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已经做了一些针对性工作,比如加强值班值守、加密监测预警,包括专家、技术、力量在一线驻守支撑。以往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历史的基本规律,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同时我建议不能拘泥于这些经验的认识,尤其是建议大家要分析环境的变化,要多留意监测数据,尤其是短临的预警信息,根据新的形势作出研判。
今年一进入7月,各地雨情信息就不断发出预警。所以短临降雨的预报,包括下游要注意到上游来水的情况,加强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的短临预警,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繁荣必须由所有国家共享,而不仅限于少数国家。
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施雷斯塔表示,睦邻友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尼中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特征,尼泊尔真诚感谢中方在基础设施互通互联、能源、教育、卫生等领域与尼方开展合作。巴方高度认可全球发展倡议为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愿继续支持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同中方在灾后重建、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合作。中国既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者,更是率先落实这一重大倡议的行动派。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无不在引导我们要加大行动力度,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7月10日,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在北京举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今年是全球发展倡议全面落实年,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期评估年。
发布《全球发展项目库准则》,为各方参与项目库建设提供更多便利和制度保障。全球发展倡议提出近两年来,中国携手各方合作伙伴,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重振了国际发展议程,开展了众多合作项目,建立了广泛合作网络,改善了各国人民生活。在肯尼亚建设数字中心。全球发展倡议为各方开展高质量合作提供卓越平台。
与会人士认为,本次会议是中国持续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动团结合作。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面对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各国要并肩携手,共同创造一个更具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新华社塔那那利佛7月10日电专访:发展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访马达加斯加高等宪法法院前院长拉库图阿里苏瓦7月5日,马达加斯加高等宪法法院前院长、塔那那利佛大学法学教授让·埃里克·拉库图阿里苏瓦在塔那那利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强调发展中的合作和团结,并愿意分享自身发展经验、提供技术援助,这无疑给许多非洲国家带来了福音。
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但不能只是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必须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特性。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新华社记者凌馨贺启明马达加斯加高等宪法法院前院长、塔那那利佛大学法学教授让·埃里克·拉库图阿里苏瓦日前在塔那那利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发展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贫穷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长期身处贫困和欠发达状态的人们,难以享有医疗、教育等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权利。拉库图阿里苏瓦曾于2008年和2023年到访中国,目睹了中国从乡村到城市的发展变革。
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他说,中国用自身经验告诉世人,只要有良好的国家治理方式,许多国家都可以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很多非洲国家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但至今尚未摆脱贫困和欠发达状态。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我们就无法享受长期的发展红利。这一经验对于像马达加斯加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类未来的长远发展思路。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左二)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和当地农民交流。
我在江西农村看到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也在北京的机场感受到自动化通关设施带来的便捷,拉库图阿里苏瓦说,中国政府着眼于解决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拉库图阿里苏瓦表示,中国在人权治理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短短几十年内消除了本国的绝对贫困。
发展必须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基础,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国情。谈到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拉库图阿里苏瓦说,全球发展倡议对于欠发达国家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拉库图阿里苏瓦说,他意识到现代化绝不等同于西方化。拉库图阿里苏瓦说,发展权无疑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贫穷则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在推动人类进步和全球发展问题上,中国与各国坚定站在一起,共享发展成果,通过技术和资金合作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长期条件。凭借自身长期稳定、和平与团结的经验,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榜样。西班牙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以协调各国发展战略或消除增长瓶颈为出发点,着眼共同追求,凝聚合作力量。海外人士认为,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推动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为全球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创造更多机遇。
海外专家认为,面对全球发展失衡挑战,中国以切实行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助力发展中国家迈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弥合全球发展鸿沟。阿德希尔说,非洲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受益者。
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不断扩大,项目总数已接近200个。中国发展经验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成功推动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积极分享自身经验,将带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有效弥合数字鸿沟,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说,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助理研究员贡萨洛·吉吉诺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差距依然巨大。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中方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的32项务实举措已完成过半。中国向其他国家敞开大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说,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转向绿色和可再生能源,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产业链,向尽可能多的国家提供负担得起的生产工具和产品。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综述:凝聚共识 共享发展——海外人士热议中国行动助力全球发展新华社记者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10日在京举行,15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应邀出席。回顾非洲和拉美历史,西方国家仅关注打通从海岸到资源产地的路,把资源带走,这不利于这些地区国家间建立贸易。
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在非中国企业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20%,充分体现了非中务实的经济发展伙伴关系。
中国言行一致,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埃及中国事务专家艾哈迈德·赛义德表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很多国家积极参与中方倡议,从中获益匪浅。